首页 > 新闻 > 音乐真人秀是流行音乐新生的希望?

音乐真人秀是流行音乐新生的希望?

时间:2016-3-4 15:28:46
来源:新华网

去年底,我做了一组歌手访谈,难以免俗的,聊起如日中天的音乐真人秀节目。

音乐人与真人秀

那天的常石磊面带倦容,声音里也透着疲惫,一件镶有亮片的黑色T恤,一条黑色哈伦裤,一双白色花纹板鞋,偶尔还打个哈欠。他回忆自己长期的生活状态,从就读音乐学院开始,每天就是“一张床,睡醒了之后是一部琴、一台电脑”。如是15年,从未停止。

可这两年,他的生活改变了。更多地走向幕前,“很努力地去主动创造机会也好、或者是寻找机会也好,去认识更多生活流程之外的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音乐”。

当时,常石磊正在参与灿星制作的《中国之星》。我问他,会不会担心“秀场”的氛围和做音乐的初衷有所背离,他回应说不会,恰恰相反,音乐真人秀节目会“让你在一段时间里有稳定的收入”。

访谈过去半个月,《我是歌手》第四季正式开始。不论业内还是圈外,流行乐坛的视线,再度为音乐真人秀吸引。李玟、李克勤、赵传、张信哲等一度叱咤风云的天王天后,登上了演艺盛年时还不曾诞生的崭新舞台。

但在《我是歌手》里,同样为人熟记的另一个名字,叫苏运莹。

苏运莹早先参加《中国好歌曲》,进入蔡健雅的队伍,唱了《野子》和《萤火虫》,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却离街知巷闻相去甚远。亮相《我是歌手》之后,鬼马精灵的性情和旺盛的创作才华,见诸天日,再无蔽障。

要了解流行乐坛正在发生什么,音乐真人秀是难以忽视的研究对象。从《中国好声音》引领的各色变种,到《我是歌手》将一线明星拉上秀场,再到《中国好歌曲》等节目综合创作与表演,某种程度上说,音乐真人秀正成为读解流行乐坛的新枢纽。

真人秀带来的价值

随着音乐真人秀的娱乐性不断提升、收视率高企不下,越来越多的大牌音乐人,摒弃了单纯写歌或者发片的路径,开始身居评委或竞演行列。毕竟在一个关注度放大的秀场里,才有持续吸睛的可能性。

而更多的新人或者幕后,也要通过真人秀,来实现以往通过持续发片集聚口碑才能实现的走红。商演也好,晚会也罢,都成了聊胜于无的附属品,得音乐真人秀者得天下。

担任苏运莹导师的蔡健雅告诉我,对于音乐真人秀节目,“肯定很好看,但也不用太当真”。我理解,这是站在专业角度的判断。但就产业而言,注意力和收看率,或许才是首要考量。

音乐真人秀在质疑声中悄然前行

音乐真人秀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多元和细分的凸显。对于多数听众而言,第一次听到《董小姐》,或许是因为《快乐男声》的左立。头一回领略《南山南》,是由于《中国好声音》的张磊。哪怕是苏运莹的《野子》,也有不少人是从《中国好声音》的晨悠组合那种青春逼人的唱法中认识的。

民谣、摇滚、电子,这些长期被正统或官方归为“亚文化”的音乐类型,正逐步直面大众的遴选。这带来相互的变化,一方面,小众圈子通过高光,跻身大众偶像;一方面,大众歌迷通过真人秀的扩散效应,进一步了解并进入小众类型。

时移世易,过去流行曲风一家独大的格局颠覆了,除了周杰伦、陈奕迅等仍旧身负强大商业号召力的歌手,鲜少再有一曲唱罢万人呼应的“主流大歌”。而过往并非主流的亚文化,开始成为更多圈层聚集的地方。

在渐渐觉醒的流行江湖

民谣的江湖有宋冬野、尧十三,有马頔、李志,摇滚也不再是当年崔健或者魔岩、黑豹们包打天下。乐迷更懂行了,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个体的觉醒催生总体的成熟,新生和希望或在此间。

如果继续提高制作水准,努力克服收视疲劳,招来无数骂声的音乐真人秀,或许恰恰是改变流行音乐沉疴、焕发新生的希望所系。

标签:音乐真人秀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