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杨丽萍谈上新三板:没有资本的支持,艺术家很难做

杨丽萍谈上新三板:没有资本的支持,艺术家很难做

时间:2016-2-29 10:18:45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大部分人知道杨丽萍的孔雀舞,或者耳闻其创办了云南文化,但是对于其深度的运营和新三板上市信息就知之甚少了,“没有资本的支持,光靠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很难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杨丽萍曾在采访中这样说,艺术与资本并不对立,就像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链一样,双方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杨丽萍在资本市场一手打造的民族艺术演艺企业的“月亮宫”——云南文化。

云南文化不仅仅只有一支“孔雀舞”

云南文化全名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从事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集、舞剧的创排及演出,同时从事剧目创编、形象代言等衍生业务。演出的主要剧目有《云南映象》、《孔雀》、《云南的响声》等。

1.《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演出

《云南映象》是一部由云南各民族原生态歌舞构成的大型舞剧,由杨丽萍出任总编导、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目前,《云南映象》主要在云南艺术剧院定点演出,每年演出 300 场以上,单场能容纳 960 人观看,全年观看人数超过 10 万人。

2.《孔雀》


 


《孔雀》演出

《孔雀》是一部以中国符号“孔雀”为代表的大型舞剧,由杨丽萍担任总编导、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从首演以来,《孔雀》已完成了上百场的全国巡演,包括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首届国际舞蹈节首演。2014 年,《孔雀》先后完成在香港和日本的境外巡演。

3.《云南的响声》


 


《云南的响声》演出

《云南的响声》是一部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是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姊妹篇,基本上沿用了《云南映象》的原班人马。

在这些剧目资源的基础上,云南文化主要依靠三种主要的业务模式获得收入:

1.剧目演出

剧目演出业务以《云南映象》剧目的定点演出门票收入以及《孔雀》剧目的巡演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定点演出剧目,由于演出历史长,演出当地居民不会重复观看,主要靠旅行社、导游带来的旅游团、酒店订票以及旅游散客为主。

针对定点演出,剧场门口设有售票口,散客可通过售票口购票。公司通过销售代表与云南省各家旅行社、酒店签订协议,以一定折扣价格向酒店、旅行社所带来的观众销售门票。另外,公司还授权淘宝(天猫)等网络平台负责对外的团购产品营销。

2012年3月,本公司将《云南映象》剧目原票价上调20%至目前的票价结构:

针对巡演,公司与各地演出公司签订演出合同,演出公司按场次向本公司支付巡演费用。由于各剧院下属均有演出公司代理其组织表演业务,公司未直接与各表演剧院签订租赁协议。巡演中,由公司负责提供演出,其他事宜均由合作的演出公司负责。

2.剧目创编

剧目创编业务主要包括剧目编导服务、版权许可使用以及艺术指导三种类型:剧目编导服务是公司为其他表演机构提供剧目的编导服务;版权许可使用为公司授权其他机构表演《孔雀》、《云南的响声》、《云南映象》等具有著作权的剧目,并取得版权许可使用收入;艺术指导是公司指派杨丽萍等核心业务人员为其他公司制作的节目提供艺术指导。

3.赞助及代言

赞助是公司在剧目演出中为其他公司进行广告推广;代言则是公司指派杨丽萍等核心业务人员为其他公司进行广告代言。

云南文化进入资本市场依赖的关键资源

1.品牌优势

作为国内知名舞蹈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杨丽萍以独舞“雀之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闻名海外。从本世纪初开始,杨丽萍基于对云南少数名族生活与舞蹈文化的理解,融合少数民族原创歌舞和民族舞蹈,先后成功创作了《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孔雀》等舞剧。

《云南映象》剧目至今公演已超过十年,被誉为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同时凭借其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获得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

自2003年8月《云南映象》在昆明首演以来,已在国内定点演出数千场,并以《寻找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传奇》等名字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了数百场巡演。

随后的《云南的响声》、《孔雀》也因杨丽萍女士的影响力赢得众多关注,特别是2012年8月《孔雀》开始全国巡演,完成了三十多个城市的百余场演出,包括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首次国际舞蹈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2.表演艺术水平优势

国内旅游文艺演艺节目主要依靠场景、舞美和编排等吸引观众,演员个体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云南映象》公演至今已超过十年,在杨丽萍女士指导下舞蹈编排不断改进,主要演员经长期合作,表演水平日趋提高。杨伍、线小团、黄文杰(虾嘎)等主要演员演技精湛,曾多次获得重要舞蹈大赛奖项,个人表演水平受到充分肯定,保证了演出的高质量。同时,公司页计划通过加强与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及杨丽萍舞蹈团的合作,招募优秀专业演员充实演出团队,提高表演水平。

3.艺术创造力优势

目前,以《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孔雀》作为主要演出剧目。未来,也将对以上三个剧目进行不断进行更新创作,适时更换定点演出及巡演的剧目,并不断创作新的表演剧目。

云南文化的模式能否获得资本的长久青睐


 


主营收入表

从云南文化2012—2014年主营收入分布中可以看到,剧目演出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其中除了小节目等,占大头的就是《孔雀》和《云南映像》两部剧目,此前的《云南的响声》由于剧场等原因暂时停演。因此仅靠2部剧集支撑起的云南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上有一定的约束性,这显示了其营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单薄性。

除了营业模式单一,其另一大问题就是严重依靠政府补助。云南文化在2012—2014的3个年度中营业外收入占当年净利润达到了29%、27%以及42%,而2015年上半年占比更是达到了135%,也就是意味着其2015年上半年度主营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营业外收入主要是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演艺事业的扶持资金,这与云南文化的鲜明特征——扶持云南地方文化不无关联。

此外,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如今《云南映像》定点在云南艺术院演出,每年演出300场以上,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一场。由于其演出历史长,演出当地居民不会重复观看,主要靠旅行社、导游带来的旅游团、酒店订票以及旅游散客为主。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开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旅行社合作的模式越来越深入,这对于以旅游胜地为主的演出剧而言是把双刃剑。好处在于其极大的推广了影响力,甚至可以与当地旅游景点打包销售。但是负面影响就在于游客的认可度以及节目的质量。节目质量而言,杨丽萍是云南孔雀舞的不二代言,而2014年小彩旗在春晚上的一转成名也有可能让其成为杨丽萍的接班人。但是这些都已经红了太久,将艺术商业化原本就是非常有风险的投资,营销不当或者质量下降,十分有可能砸了当地的文化招牌。无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是对于当地的文化产业保护而言,过度的消费一定是弊大于利的。业务上而言,将舞蹈的商业用途不仅仅局限在剧目上,发展衍生产品、周边等毛利率较高、传播较广的商品上或许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在新《旅游法》明文禁止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及参加自费项目导致游客锐减的背景下,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云南文化资本市场之路并不好走,加之公司主要剧目创作、销售严重依赖杨丽萍的个人表演和艺术创作能力,公司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当然就这些问题,云南文化营销副总经理任芳表示,“除了传统的《云南映象》、《孔雀》的巡演外,公司还在舞台科技、影视制作、剧场运营、演员经纪方面成立专门公司,拓展业务。上市融资后,我们还将编排新的剧目到黄山、丽江等旅游景点进行驻场演出”。对于公司严重依赖杨丽萍个人声誉问题,其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专门的营销团队,来推广云南映象品牌。

无论怎么说,杨丽萍选择让云南文化拥抱资本市场,上市新三板,对于其艺术创作和商业运营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个人品牌的建构,仍旧值得期待。(本文来源:文化产业评论研究团队)

标签:杨丽萍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