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个“只有爱”的剧场,会带文旅行业走向何方?

一个“只有爱”的剧场,会带文旅行业走向何方?

时间:2020-9-30 10:50:46
来源:道略演艺

沉浸式体验并非应该只是简单的技术堆叠和布景,只有真正触达观众内心的角落,让观看的的人有所思、有所想,才能真正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作者:道略演艺


2020年对中国的文旅行业来讲,是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年。无数的行业从业者,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击中,损失惨重。时至9月,在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的当下,行业已经迈出了复苏的脚步,演出场馆重开,文旅项目回归,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疫情也带给了行业新的思考和动力。

 

剧院依然紧闭着,对于大部分选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一、跨越旧有模式,文旅行业的新思维

 

926日,“2020中国文旅创作与产业发展峰会”在江苏盐城大丰区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的如故剧场举行,《只有爱·戏剧幻城》总构想师、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等行内最具影响力的一线艺术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疫情后中国文旅产业的新进程、新起点。而选择在江苏盐城荷兰花海度假区举办此次峰会,正是因为《只有爱·戏剧幻城》这部作品为文旅行业呈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超越单纯娱乐的定位,让所有观众找到共鸣

 

——“十几年前旅游界的人都说不要搞艺术,游客是来休闲的,太严肃的东西他们不看。”

 

这个判断放到现在,是否还成立?这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旅创作委员会主任韩生提出的问题。在经历了文旅产业粗放式发展的几年后,人们的文化需求已和从前大不相同,简单的娱乐远不能满足当今的观众。现在,文化旅游项目的创作和过去纯粹的艺术创作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爱·戏剧幻城》就是这样的作品,它超越了以往许多旅游演出的娱乐或是粗放的文化体验的定位,让所有人在这部剧中都能找到共鸣”。

 

从单一集中式景区,到多样化的空间形态

 

——“前40年,中国旅游靠的是规模的积累,而下一步旅游的发展应该是高质量的道路。”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如是说。中国目前的旅游演艺产品都是围绕着景区走的,而景区这个概念仅仅是观光旅游的概念,当我们的旅游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去演进以后,就必须要完善旅游区的空间形态,只有多样化的空间才是支撑旅游形态的关键要素。

 

《只有爱》的多样化空间恰恰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只有爱》诞生于3000亩的荷兰花海度假区中,由如月、如心、如花、如歌、如故、如意六大剧场组成,每天50多部戏剧同时上演,累积演出时长达8.5小时。观影空间将灯光与氛围、音乐与剧情、表演与景观完美结合,通过声、光、电舞台机械等技术手段,形成多维度的戏剧空间,打破观众已有的视觉经验和戏剧体验。

 

从模式化的“成功学”,到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每年有多少新制作的演出能活下来?没有活下来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投资不够、运营不好,很少有人提到,这个艺术家是否错了?他是否投入所有力量来做这个作品了?”

 

王潮歌导演的一席话振聋发聩。艺术家就是一串0前面的那个11没立住,一切都是空谈。在整个行业的急躁风气下,一个艺术家的自我坚持和创新,就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二、“我不认同‘旅游演艺’的说法,我的作品是做给所有人看的”

 

当天峰会前接受采访,有网友给王潮歌导演起名叫“飒姐”,王潮歌说,她喜欢这个名字。也许“飒”就是她人生的关键词,因为“飒”,所以有种坚持自我的勇气;因为“飒”,不屑于亦步亦趋,所以成就了一部又一部口口相传的经典作品。


  


在“旅游演艺”的概念已经普及到整个行业的时候,站在众人面前的王潮歌却说:“我到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定义‘旅游演出’这个名词,这个演出难道不同于别的演出吗?它只是为了旅游景点和游客服务的吗?大概因为这样的概念,我们十几年来看到的所谓旅游演出,多数都很low”。

 

的确,在旅游演艺遍地开花的当下,似乎载歌载舞、民俗风情已经成为绝大部分旅游演出的代名词,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而近两年大热的沉浸式演出,也似乎越来越成为技术的堆砌。王潮歌把行业的沉屙揭开在了众人面前。在她的理解中,所谓旅游演出并不存在,她要做的,就是一台好的演出。这个演出无论它在哪里,无论它以什么为母题,无论是它被谁邀请的,无论它的观众是什么样的职业,它都应该是一个好的演出。

 

于是,从“印象”系列,到“又见”系列,再到“只有”系列,我们看到的是一部部略有些沉重的、带给观众思考的演出,而这些演出也不断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引领着文旅演出市场,走向更高的水准和更长远的目标。


王潮歌导演的演出从不缺美好的故事,也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使用,但这些都只是“壳”,包裹着的那个“核”才是让观众一次次走进剧场的原因。

 

《只有爱·戏剧幻城》同样诞生在这样的理念下。


三、从戏剧到生活,一场回顾爱的人生之旅

 

不同于 “印象”系列中惊鸿一瞥的大江大河,也不同于“又见”系列中回望过去的陌生与深刻,《只有爱·戏剧幻城》聚焦于所有人都拥有的共同话题:爱。并非像传统戏剧那样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爱》采用同时呈现多个独立故事的方式,在“爱”的大主题之下探讨人生不同阶段关于爱的话题:人生的初潮,年少的初恋,不被世俗接受的出轨男女,阴阳两隔的永恒之爱,平淡如水的夫妻之爱......不论你是谁,不论你的年纪多大,在这部剧里,你都能找到你自己。

 

如王潮歌导演所说:“我最在乎的是,这个作品有没有戳中你,如果它戳中了你心里某个地方,如果你走出剧场后,会回头想想自己的生活,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毫无疑问,《只有爱》做到了。在走进剧场之前,观众就已经置身戏剧之中了。扑鼻的花香、湖中的倒影、五彩斑斓的玻璃房子,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每个从剧场里走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起自己心里的一些人。爱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所谓对错。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爱》创造了线上的播放奇迹。2020615日,疫情的阴影还未过去的时候,《只有爱》选择了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云首演,很大程度提振了旅游演出行业的信心。当晚全网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610万,仅新浪微博平台的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在抖音上的播放量破5860万,而网友们也在豆瓣上打出了8.6的超高分数。

 

四、《只有爱》成文旅产业范本,获得众多专家学者肯定

 

艺术这个东西,无所谓对错,喜欢就是好,不喜欢就是不好。如果您喜欢,您就夸我,如果您不喜欢,您就说王潮歌你的靴子真好看,这样就行了。”




当晚在如月剧场举办的“新起点·新逻辑——《只有爱》文旅创作研讨会”上,王潮歌开席的一番话引起了阵阵笑声。与会的专家中,有剧场建筑设计师、文艺批评家、戏剧教授、舞美专家、知名导演等等。昏暗的剧场灯光下,大家分享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只有爱》带给我的感受是爱情是轻盈的,我们已经过了几十年,心里已经各种皱褶,还能够回去,重新享受和陶醉一下爱情。”——中国文联《北京纪事》杂志副主编张向阳

 

“我在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了一种温和的冒犯。而好的艺术作品,就是冒犯观众的,让你感到有一些不安,一些不妥,它会在你心里留存更久。”——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副教授陈恬

 

“在这部剧里,我看到了对在地文化的敬畏、对观众和市场的敬畏,以及对艺术本体的敬畏。我希望《只有爱》是一个诞生,而不是一个结果。”——文艺批评家、艺术策展人程辉

 

“我的女儿不看小说不看电影不看电视剧,但我会带她看很多高质量的剧。今天晚上她一个人在家,问我演出好看吗,我说我会带你来,因为你会喜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导演张颜

 

那个晚上,没有人再提起王潮歌的靴子。


五、未来可期,《只有爱》和文旅产业一同前行



 

随着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文旅行业也在逐步地复苏。户外演出不断,室内演出的上座率限制也由50%提升至75%,行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而《只有爱·戏剧幻城》给文旅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沉浸式体验并非应该只是简单的技术堆叠和布景,只有真正触达观众内心的角落,让观看的的人有所思、有所想,才能真正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未来可期,《只有爱》创作者们的期望也从未改变: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在戏剧表达之外,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爱与温暖。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