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演唱会市场诸多“赔本赚吆喝”,为何他要“重装”杀入?

演唱会市场诸多“赔本赚吆喝”,为何他要“重装”杀入?

时间:2017-11-23 16:54:55
来源:道略音乐产业

每逢周六都是国内演唱会的黄金时段,虽然它已经是目前所有演艺项目中整体效果最成熟形式之一,但是每年“赔本赚吆喝”的演唱会数量依然占到相当大的一部分,说明现行演唱会模式有其弊端所在。那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在新市场环境下快速成长呢?

“超级DIVA郑州站”,一次演唱会二线市场的逆袭

国内演唱会市场目前地域差异极大,除了北上广深之外,其他二、三线城市演唱会市场基本要“看人下菜”,除极个别艺人外,成绩均不甚理想,场次取消的动作频频。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线城市体育场馆级别的演唱会项目几近饱和,正在逐渐向“小场馆”、“非假日”等属性转变,由此也可以预见未来演唱会项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依然在二、三线城市。

就在上周六,由浦发银行信用卡赞助的“Love Concert演唱会超级DIVA专场郑州站”却在冬季这个演唱会淡季,以及郑州这样一个演唱会市场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城市,创造了3万人露天观赏(不算线上直播观赏人数)的成绩,因而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这样的观赏人数成绩看似意外,但其背后是一种通过“微创新”达成的一次“有意为之”,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艺人组合型演唱会是联欢式的表现形式,是目前市场受众接受程度最高的形式。其次人选选择要充分考虑市场,通过各维度艺人组合提升人群覆盖面积,以扩大观众来源。最后制作水平、传播模式和渠道的升级,为演唱会本身带了更多更持续的关注。

视觉逐渐成为考量演唱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作方面,此次超级DIVA舞台、灯光、布景等项都已经达到目前几大顶级音乐节主舞台水平。仰赖于音乐节人数限制相对宽松,加上商业赞助,舞台成本比较容易摊薄等先天优势,如今国内音乐节舞台的“军备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之对应的是演唱会限制因素较多,所以除了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等头部艺人之外,演唱会舞美建设几乎难与音乐节相比。同时这些头部艺人,巡演场次多,舞台复用率很高,即便每次巡演都号称“无限制追加”,折合到单场成本也随之摊薄很多,而艺人组合型的演唱会通常只有一场,因此在舞美、制作方面的投入有限,往往落入“简陋”的窠臼无法自拔。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音乐节的兴起,外来音乐节进入国内市场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舞美制作方面的审美和要求得以迅速提高,个人巡演项目为了更具吸引力,相关投入也开始走高,国外艺人来华带来的欧美舞台设计理念更是教育吊高了中国观众的胃口,如泰勒斯威夫特《1989》演唱会的旋转延展台、Katy Perry的3D眼睛等等,都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欣赏眼界。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将舞美制作作为考量一场演唱会的标准之一

超级DIVA舞台图

风暴电音节舞台

另外此次演唱会还开辟了4K直播。以往演唱会为了保证收益,往往对内容严防死守,只注重演唱会的前期宣传。但超级DIVA演唱会作为系列演唱会项目,内容保持每场都有新意,无需担心直播影响演唱会的“保值性”。

这样的做法可以借势“全民直播”的关注红利,例如让18号郑州站演唱会内容即时发布到微博上,先期形成巨大讨论度,这些内容在演唱会结束后形成了二次传播物料,为后续场次做了眼见为实的免费宣传。4K级别的直播技术令内容本身比常规的高清直播更具备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又超越了仅仅蹭“直播”的红利为用户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音乐现场内容。而演唱会涉及公益项目,同样也为演唱会提供了一个较长效的曝光契机。

微博热搜截图

合理的艺人搭配,是目前市场开发的良药

目前国内演唱会市场远未成熟,还没有像国外那样成为一种全民消费,有些下沉到地方的演唱会,当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甚至还不及东南亚国家。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选择艺人显然成为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为什么成熟商业歌手办巡演,主办方竞争激烈的原因。

这种影响因素也体现在了艺人组合模式的演唱会项目,这类演唱会数量占到全年总场次的相当大一部分,但是为了兼顾收益和成本,这类演唱会在艺人组合上会选择加入大量非知名艺人,由此也造成消费者对此类演唱会质量不高的固有认知,尽管成本得以控制,但后果则是得不到市场青睐。

综上所述,症结在于演唱会市场和电影市场一样,要靠“高投入高产出”的好莱坞模式。而超级DIVA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除了舞台制作方面的投入,在艺人方面也堪称豪华,蔡依林、张靓颖、田馥甄、蔡健雅和周笔畅五位歌手均做到了个人商业成绩突出。如刚刚作为首位参加维密大秀表演的华人——张靓颖;或者是多次登上女歌手福布斯榜单第一的蔡依林;田馥甄则是华语乐坛名副其实的“油管女王”;蔡健雅更是金曲奖歌后数目的保持者;周笔畅曾获得过MTV欧洲音乐大奖“全球最佳艺人”……突出的成就使得每个人都具有极强的商业号召力。

除商业号召力外,她们覆盖市场人群广泛则是更重要的一点。比如蔡依林在舞曲市场有顶级号召力,张靓颖凭借影视歌曲以及国际化的作品,在主流市场上成绩突出,田馥甄则一出道就是“文青女神”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吸引力强大,而蔡健雅在原创音乐领域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周笔畅的R&B音乐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样一来,她们覆盖了不同的人群,而且都是各自领域的头部艺人,市场号召力做到了n+1>n的效应。之后的超级DIVA场次艺人组合虽然有所调整,但都遵循不同覆盖人群的原则。

组合式演唱会是目前最符合大众消费市场的演唱会模式

除了受众覆盖率效果更佳,组合式演唱会模式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多个方面:目前国内除了粉丝型演唱会外的大众演唱会市场有其特殊性:首先大众的欣赏水平还处在欣赏联欢式表演形式的审美阶段,对于国外主流的模式,即以专辑为整体演唱会模式并不认可。如陈奕迅的《Eason’s life》采用国外主流模式,虽然因为名气原因票房成绩不错但是有不少观众表示不太理解内容,有些一头雾水。

其次国内个人演唱会时长普遍较长,不像国外演唱会一般控制在90分钟以内,因此易发生观感疲劳也是影响大众选择个人演唱会的一个重要阻碍。例如李荣浩《有理想》演唱会因为缺少劲歌热舞调试,尽管曲风多样,还是造成了一些非粉丝消费者的观赏疲劳。其三,消费者对个人巡演项目内容价值不认可,对非热门内容的溢价难以接受,因此代表作有限的音乐人在巡演项目上受到了严重限制。例如郁可唯后期传唱度乏力,尽管音乐性是新生代中的翘楚,但巡演项目依旧有启动难度。 

由此可见,个人演唱会目前更适合粉丝群体,和大众市场还有一定距离。而组合式演唱会较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大众除了对歌手的代表作品比较熟悉,兴趣点较高,同时认可热门作品的溢价,乐于消费,而随着内容和歌手的切换,也消退了欣赏疲倦感。

各种演出形式交错,来提升市场密度

此次超级DIVA的幕后主办方之一正是转型现场音乐的多米音乐,超级DIVA项目隶属于目前多米音乐旗下现场音乐的一个品牌Love Concert,定位体育场馆级别演唱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Love Concert互补的项目,以更突出音乐性、万人以下规模的演唱会品牌——尖叫现场。

此前提到线城市的演唱会项目正在向“小场馆”、“非假日”等方向转移,尖叫现场正是符合这一卡位。尖叫现场和Love Concert,这种场地和时间相互交错的形式无疑提升了整个演唱会市场的项目密度,更好地捕捉和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消费者的选择性也更多,说到底市场成熟只靠消费者有需求是不够的,也需要内容渠道和平台推动大盘做市场引流,而吸引力就靠高质量的内容提供了。


尖叫现场项目场次积累已经非常可观,合作艺人横跨海内外,音乐性也可谓多元,可以说尖叫现场是把“网”织密了,剩下的则需要靠“鱼雷”——Love Concert来捕更大的“鱼”了。而且多米音乐在运作尖叫现场过程中也为Love Concert积累不少经验,因此超级DIVA的成功也可以预想。 

可以预见的是,多米音乐的这次择机转型,适时拥抱了音乐行业的蓝海,同时也没有因循旧例,进行了一系列破局尝试,做到了布局创新,势必成长为现场音乐领域的一员猛将。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