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40年,演出15000场,他用“中国风RAP”惊艳世界

40年,演出15000场,他用“中国风RAP”惊艳世界

时间:2016-6-20 9:45:41
来源:雷虎 阮传菊
 


文 | 雷虎 图 | 阮传菊

因为一晚上可以挣十块钱的诱惑,

28岁的秦礼刚成为了一名皮影戏艺人。

每年364天,

躲在光与影背后用皮影做RAP秀。

40多年,

演出了15000场皮影戏。

用“中国风RAP”惊艳世界

 


每逢有美国大片上演,

湖北云梦县小小的电影院,

都被年青人挤得水泄不通。

云梦县的年青人绝对想不到,

在云梦同样被挤得水泄不通的,

还有一家名为“梦泽皮影戏馆”的老戏馆。

每天,戏迷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

只因“百戏之祖”皮影之魅。

 


40年过去,

当年耍皮影的青年,

已经成为了名动天下的“皮影王”,

而当年看他皮影戏的戏迷,

已经成为了老头老太太。

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为了追逐皮影的光与影;

老街坊们到老秦的老戏馆,

只为老友相聚看老戏,

这种几十年如一的老感觉。

【老人老友老戏馆】

现在是上午十点半,但梦泽皮影戏馆门口就停满了各式“豪车”——老头老太太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从小城的各个各落赶过来。

 


我尾随着老戏迷们的电动三轮而来。

我是位民艺寻访者,

只有像皮影这样不入大众法眼的,

才会入我视线。

 


老戏迷停好车,

径直走到皮影馆大门口。

掏出老花镜朝门口悬挂的小黑板上望。

小黑板上用粉笔字写着几个大字

——今日皮影《三侠八俊十二雄之逼死皇帝》。

 


皮影戏馆就设在秦礼刚家堂屋。

一百平米见方的大堂内,

三组长凳,每组七条长凳。

皮影还没开演,

老人们或围在一起打长牌,

或趴在凳靠背上打盹,

更多的人端着茶杯望着堂屋正中央,

那块白色的幕布发呆。

 


戏还没开场,

戏馆中早已座无虚席。

戏迷们很耐心地在长凳上,

喝茶、打牌、睡觉等老秦。

 


“我的皮影戏馆30多年,

每年除了除夕,

364天从不间断。

每天中午11点半到下午两点半!

除了除夕,

364天从不间断。”

秦礼刚啃着周期馒头,

端起天井上的水杯,

在戏开演前补充能量。

 


阳光在天井底投下一个圆形的光斑。

光斑之中出现诡异的场景

——正有成百上千纸人纸马潜伏于里。

那是皮影后场。

纸人纸马,

都是秦礼刚要操控的皮影戏人偶。

 


秦礼刚的皮影馆选择在中午开演是有原因的——以往,每逢有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各戏班子就会被请到各个地方表演。城里大户人家,会请昆曲、京戏班;村里人穷,请不起这些大戏班,那就请皮影戏。一个演唱,一个配乐。两人把家伙往货架中一放,就可以走村串巷了。皮影表演一般是在午餐时给大伙助兴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量农民从乡村出走到城市务工,皮影戏在农村的观众大量流失,秦礼刚不得不跟着“进城”。到工厂务工的乡亲们一般在十一半到两点半之间休息。秦礼刚的皮影戏班就乘观众吃午饭的时间,在工厂边找个空地撑一块白布,皮影戏就开演。这时,工人师傅们就端着饭菜开始看戏了。秦礼刚就是凭借自己在工人午间休息挣得的票房。

 


1984年在云梦县城城盖起了这一栋二层洋楼。从此,“梦泽皮影戏馆”就结束了在田间和工厂间的流窜生涯安定了下来。

三十年这去了,当年进城的农村工已经不工作了,但是皮影戏表的时间一直维持在中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半这“午休”点;皮影戏的票价也一直保持在二元一场。

 


戏迷来这里并不仅仅为皮影

——他们年轻时从农村赶到云梦县城务工,

如今子女们又从云梦县散到全国各地。

老人呆在空巢中索然无味,

就来皮影戏馆,

会会老友,看看皮影,打打牌。

【馒头茶水皮影混搭午餐】

摄影师等得很着急,因为戏已经要开演,但是秦礼刚才还在不紧不慢地和我聊天,似乎完全没有为要开始的皮影戏化妆、准备的架势。

 


“化妆?,那是多此一举,

我只躲在台后;

准备?没那个必要,

戏我信手拈来!”

临开场前五分钟,

秦礼刚才端着茶杯下楼表演。

 


秦礼刚从长凳间的缝隙间挤进后场,

推开后场的木门,

悬空挂在绳索上的纸人纸马早已严阵以待。

秦礼刚从纸人纸马中钻进,

站上幕布后面的木台。

 


急促的鼓点突然敲响,

一位膛胸露乳的老者,

怀抱一把简陋的二胡,

周身环绕着锣鼓

——他是这皮影戏班的配乐。

 


其它地方的皮影戏班,

要二胡手、鼓手、锣手各司其职;

要前台演唱、操纵皮影者各就各位。

云梦皮影却只要配乐一人,

演唱和操纵皮影者合体。

 


“以前云梦的茶馆多了,

皮影戏班多被邀到茶馆表演。

茶馆没那么大场地,

还要缩减成本,

皮影戏班就只能轻装上阵啰!”

 


秦礼刚手在那些纸人纸马上一拂而过,

如同出征的统帅沙场秋点兵。

 


配乐一声锣响,

秦礼刚从悬挂的众皮影中牵出两人后,

双脚在地板上一跺,

嘴里开唱,

幕布上的皮影戏也开演。

皮影一出,掌声雷动。

 


案前摆着一本做满了各式记号的笔记本,

这是今天上演的剧目的剧本。

戏已经开场了半个小时,

但摊开的笔记本也未曾翻动一下。

秦礼刚基本上是脱稿表演,

短则十来分钟,

多则半个小时才瞟一下笔记本。

 


笔记本上只有故事大纲,

怎么唱得由自己发挥。

每一场演出,

秦礼刚都集编剧、导演、演员为一体。

 


所有的表演都是即兴的,

只有突然大脑短路时,

才会瞟一下笔记本。

然后又继续边唱边跳,

唱皮影不仅需要高超的唱超,

还要有强悍的体力和应变能力。

 


秦礼刚对自己的嘴皮子功夫很自信:“我从小就爱看皮影,从小便立志当个皮影艺人。谁知我还没成年文革就来了,云梦所有戏班子全没了。”等到重新允许演皮影时,秦礼刚已经是28岁,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虽然皮影艺人自古便是最低贱的行业“伶人”中的末流,但皮影戏开禁后,

就像现在当歌星!”

 


一墙之隔,

一边是戏者,一边是戏迷。

唱皮影戏时,

他们是表演者和观众;

皮影戏结束后,

他们就是亲密无间的邻俚。

 


皮影戏要表演整理三个小时,因而在表演其间,有不少背着泡沫箱卖糕点、馒头的小贩光临。看到谁从小贩处买了馒头,就有一位拎着铜壶的老太太走过来向他递一杯茶水——老太太是秦礼刚家夫人。

 


小小的皮影戏馆,

是电影院和茶馆合体。

30年来,

小小的皮影戏馆,

成为小县城老人不可或缺之所。

 


戏迷们接过茶水后,

就开始用皮影戏做菜用馒头当午餐

——三十年前,

秦礼刚为了迁就进城务工的乡亲,

在他们午餐时间表演。

 


三十年后,

乡亲们为了迁就秦礼刚,

把自己的午餐搬到了秦家戏馆。

在这里,

戏者和戏迷都共生关系,

相互迁就,

一起慢慢变老。

【皮影无皮,影戏有戏】

历时三个小时的演出终于结束,秦大妈守在门口收票。来客茶钱和戏钱加在一起,每人两快钱。今天又满场了,秦大妈算了算今天的票房,差不多三百块。

再加上每年全国各地还有几十场商业邀请演出,这对于一个小县城家庭来说,足够了。所以秦家的“梦泽皮影戏馆”三十年不衰,老秦家对现在的生活也非常满意。

 


小小的皮影戏馆,

只在大年三十休息一天,

一年364天,

风雨无阻,

雷打不动每天三小时。

 


三个小时皮影戏结束,

戏迷们纷纷起立鼓掌,

皮影谢幕后许久还不愿离去,

这是如今神级影片才有的待遇。

 


秦大妈在收完票后上楼给老秦做午饭。

表演结束后,

秦礼刚从后场出来拿起扫把,

和年近过八旬的母亲一起打扫剧场。

戏里是人生梦幻,

戏外是生活日常

 


秦礼刚的皮影戏,内容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但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即兴加演义,把时事新闻,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让秦礼刚的皮影剧目达到两百多种,每一种剧目又有若干出。所以,秦礼刚的皮影戏能连演五年,每天演364天而不重样。即使是铁杆的戏迷,也不知道秦礼刚的葫芦里唱的什么戏。

 


看不懂秦礼刚皮影唱什么戏的,

还有皮影专家。

秦礼刚从绳索上取下了一只皮影。

是红脸、长须、丹凤眼的关二爷,

这关二爷却是皮影专家看不懂。

 


“摸摸看,这关二爷和你以前见这的皮影戏班里的有什么不一样?”秦礼刚把关二爷递到我面前。

眼前的影人,脸上的情态表演都栩栩如生,衣服线条和造型有京剧神韵。但影人摸起来完全没有皮质的肌理——皮影影人是用风干的驴皮制成,因而得“皮影”之名,但这关二爷却是塑料做的。

 


“为什么皮影一定得驴皮做?古人用驴皮,只因找不到更好的材料了。如今的云梦县已经没人养驴,如果去北方收驴友,成本巨大。更重要的是用驴皮制作的影人‘不听话’,太湿会腐烂,太干又驴皮就会起皱变翘。而且驴皮太厚,不透光。观众视觉体验也不好。”

 


提起皮影的材质,秦礼刚有点义愤填膺。因为,秦礼刚对皮影材质的革新,虽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却被专家质疑。因而几次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没有被通过。

 


直到2013年,秦礼刚用古法专门做出了几套驴皮皮影,这“皮影王”才通过专家审核,成为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电视、电影已普及,

皮影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该如何演?

表演结束后,

在不足三平米的后台,

秦礼刚每天都在思考。

 


困扰他的不是市场,

虽然云梦的皮影戏迷虽然越来越老,

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甚至老外

越来越多。

他们不仅来,听戏、学戏。

还邀请这乡村皮影戏班,

到全国各地做各种演出。

 


全国各地奔波的演出,

能带来更多的名和利,

但县城皮影戏班已越来越老,

他们只想像以前一样,

在县城的皮影戏馆,

给街坊邻居们每年演364天。

 


下午三点半,秦礼刚才吃完午饭。趁着光线还亮,秦礼刚拿出一张塑料板和若干纸片赶工制作皮影影人。他先在纸片上用铅笔画出了两个人物造型,一个是一位穿着制服的交警。一位是头戴凤冠的孙大圣。

剪出人物后,他把纸人贴在塑料板上,用特制的拳刀把人物造型在塑料上一一勾勒出来。

 


改用塑料做皮影材质后,不仅成本降低,也让工序加快,很快,孙大圣和交警就跃然“塑料”上。孙大圣和交警,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是秦礼刚的新剧目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在五行山压了五百年,唐僧没来救他取西经。又过了几百年,开发商带着挖掘机把五行山夷平了。孙悟空回到花刚山,却发现这儿成为景区了,景区门口塞车了。于是故事、造型和寓意全新的皮影戏就开始演义了……

这样大胆出位的故事云梦县的这些老戏迷能接受吗?秦礼刚也心存疑问。但不接受也得试试吧。因为毕竟靠皮影戏馆每天三百元的票房,云梦皮影是传不下去的。

 


作为皮影行业技艺最精湛的艺人,10多次上中央电视台,3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还专门有老外给他来拍纪录片,秦礼刚有足够的自信。但对于整个皮影的未来,他却看不太清。

秦礼刚有三个子女,但人生轨迹都与皮影无关。他们没有皮影天赋,也看不到皮影的未来。秦礼刚把希望寄托在11岁的孙子身上:

 


有一天,正在后场表演的秦礼刚正在表演时,猛一回头,发现两岁半的孙子秦朗正学着自己的样子拿着皮影在墙上比画,秦礼刚大为惊喜。从此开始有意识向孙子传艺

 


2005年唐山国际皮影上,年仅4岁的秦朗双手持四皮影表演《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轰动全场。

 


秦礼刚说他会尊重孙子的选择:

如果他成年后选择与皮影无关,

他不会干涉;

如果他将来选择皮影,

自己的皮影戏馆,

必须撑到孙子入行的那一天都有戏。

不仅有吸引那些老戏迷的老戏,

还得有抓住年轻人眼球的新皮影。

【一只皮影的诞生】

动图

 

雷虎,阮传菊, 二人为夫妻档,在在长期的深度旅行中逐渐爱上了旅途中的手工艺,夫妇两人双双离职。回到农村居住,一人文字,一人摄影,6年之中采访了近百位手艺人,记录乡村变迁。 微博@青鸟天际。经夫妻二人公众号侣行记艺(ID:lvxing-jiyi)授权发布本文。

标签:秦礼刚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