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小剧场话剧的芽儿刚萌发 少赔点钱就是胜利?

小剧场话剧的芽儿刚萌发 少赔点钱就是胜利?

时间:2016-6-7 9:22:28
来源:师文静

虽然在省城小剧场话剧一直处在艰难前行的道路上,上演的本土话剧也基本上在赔钱,但是无论是民营小剧场话剧、校园话剧还是话剧院团都在为本土话剧的发展努力着。

少赔点儿就是胜利

相对于省城各大院团制作的纯艺术性舞台大剧,本土小剧场话剧更注重商业化运作。从2000年,济南就开始了小剧场话剧的探索,2010年出现了首部商业小剧场话剧《画皮》。

虽然这些年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探索,小剧场话剧的培育一直在艰难前行,但商业化程度仍不高。作为济南民营小剧场话剧的领头羊,山东世博演艺运作了《画皮》《神马都是水浒》《刁司的爱情》《开心晚宴》等话剧,这些作品在圈内外口碑不错,但票房却差强人意。世博演艺总经理吕彬告诉记者,扣除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目前济南的本土话剧没有一部实现盈利。“有的戏亏损百分之七八十,有的戏亏损百分之二三十,少赔点就是胜利。本土话剧票房最高的《神马都是水浒》持续演了5年,累计票房也只有约20万元,平均一场才五六千块钱。”

不过另一方面,省话剧院亲子剧场和济南市儿童剧院则借助于近年来亲子剧的旺盛需求,用惠民低票价开辟了一方市场,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上座率。近几年,省城亲子剧已形成了常态化的演出机制,培养了不少忠实的小观众。

省城小剧场话剧之所以没有形成气候,各方面原因都有,其中资金与市场是最大的瓶颈,没有好的原创剧本也是软肋。吕彬认为,宣传不足也是制约话剧票房的重要因素,“电影可以拿出比制作成本还高的费用进行营销,这对于清贫的话剧来说显然不可能。”

场馆不能只考虑包场

省会大剧院启动以来,陆续引进了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李伯男的《隐婚男女》等话剧。这些剧目的到来给了本土话剧市场一定的刺激。

当年省会大剧院刚启用时,有人认为会对小剧场的演出形成冲击。但从目前来看,其拉动效应大于冲击。作为演出制作商,吕彬希望更多的剧场来做本土话剧。“有更多的演出可选才能打开市场。北京有成百上千的小剧场,有竞争才能出现好东西。济南的小剧场还是太少,很多人在做市民才会关注话剧。演出多了,看戏的人自然就多了。只有一家拉动市场,只能累死。”

本土小剧场的运营模式也制约着自身发展。吕彬称,目前剧院运的营方式还是传统的、最普通的演出商租剧场,市场如何与剧场没有关系。“很多剧院都演过一些好戏,但是一些好剧演两场就走了,这个剧后期效果如何,观众是否真心喜欢这个戏,不知道,也没人管。大家考虑的是怎么拉个投资或包场,只考虑把这一场的票卖出去。”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于利平则认为,本土小剧场最大的问题是形不成潮流。在济南可看的小剧场话剧还是太少,没形成氛围,与北上广相比,济南欠缺很多,想看戏看不着,形不成看戏的连贯性。

小剧场需先进运营理念

对于小剧场话剧为何在大多数城市火不起来,于利平认为与小剧场话剧自身的特征有关。“小剧场话剧的诞生出于戏剧自身的探索变革。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小剧场,是为了拯救剧场危机,那时候观众厌烦了大剧场的假模假式。好运营,花费不大的小剧场出现了,由此也有了小剧场话剧。但是,小剧场话剧却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赚钱,带有思考性的、哲学性的小剧场话剧更是带不来票房。”于利平称,长远来说,一个城市如果接受了话剧,它的审美和文化会有质的提升,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会有不尽的益处,但这个过程很难,很漫长。对本土小剧场的未来,不少人抱有乐观态度。业内也在不断进行尝试,让去小剧场看戏成为一种文化潮流。

“济南小剧场市场99%还没发掘出来,市场的芽刚刚萌发,这需要一个过程。小剧场话剧要想更好地商业化,还需要引入更多先进的运营模式。”吕彬所指的先进运营模式,已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出现,就是将小剧场话剧与大众时尚生活相结合。吕彬希望通过公司在JN150创意文化工场投建的实验剧场打开话剧市场。“演出方自建小剧场,演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剧场所在的地方,能吃饭、逛街、看电影、健身、好停车,把小剧场融入到大众生活中,让大家休闲的时候就会想到小剧场。”

本土话剧创作并不弱

此前有业内专家称,济南小剧场话剧大多是重新演绎的北上广的本子,时效性差,不能紧扣热点,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其实,在大多数编剧选择转行写电视剧的当下,济南仍有一批话剧爱好者坚守着阵地。但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演出还有诸多阻力,其中编剧收入低,及原创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如何商业化运作都是问题。

这两年,在济南观众中口碑比较好的《刁司的爱情》《神马都是水浒》等,都出自本土编剧、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魏新之手。但魏新说,他写话剧是觉得好玩,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报酬。“话剧编剧的报酬普遍较低,花费的精力却很多,如果算计报酬,性价比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很多编剧将重心放在了创作电视剧本上。

不过在省城高校仍有不少坚守话剧创作的人。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于利平就是其中一位。于利平创作的小剧场话剧《真相》8月份将赴京参加南锣鼓巷戏剧节。《真相》首发于2014年的《新剧本》杂志,讲述了一对被生活剥夺了激情的中年夫妇,对彼此是否出轨的“真相”进行互相拷问,且最终鼓起勇气承担真相的故事。他正在创作的小剧场话剧《陪伴》,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资助,该项目在全国只资助了9个话剧编剧。近几年,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时有小剧场话剧排演,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教师吴童立也创作排演过小剧场话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于利平告诉记者,“商业化的小剧场话剧追求票房可以理解,校园里的小剧场话剧偏艺术,学院派的老师不擅长营销和宣传,而且校园小剧场话剧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市场、稿费、工资等问题,只要能把戏搬上舞台就行。所以,学院派的话剧要想走出校园,让更多市民喜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学院派的东西未必能卖得很好,但大家都去做商业的也不合适。只有两者都发展,才能逐渐提高各自的艺术水准。”(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标签:小剧场话剧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