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卢克·帕西瓦尔:戏剧应给观众质疑和思考的空间

卢克·帕西瓦尔:戏剧应给观众质疑和思考的空间

时间:2016-6-1 9:12:15
来源:翟志鹏

今明两天,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的战争题材戏剧《前线》即将亮相天津大剧院,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执导该剧的比利时著名戏剧导演卢克·帕西瓦尔同样吸引了国内戏剧圈的目光。2010年和2011年,帕西瓦尔执导的《哈姆雷特》《在大门外》相继来华,他对戏剧内涵的深刻挖掘和对舞台元素的独到运用震撼了业界。应中国戏剧人之邀,帕西瓦尔近日提前来华,在京津两地举办了讲座、见面会等活动,并在接受采访时畅谈起作品及他的戏剧理念。

“当下的欧洲也面临着战争的危机,这也是一个因素”

记者:《前线》是您在2014年一战爆发100周年推出的作品,有哪些因素促使您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这样一部一战题材戏剧?

帕西瓦尔:我出生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一个笼罩在战争记忆中的家庭,祖母是一战幸存者,父亲是二战幸存者,母亲小时住在地下室,炸弹就炸在她的旁边。那里曾是一战西线的最前线,一战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了惨痛的伤亡,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区域仍然会发现当年埋下的炸弹,新闻上时常传来有人因此伤亡的消息;而在我工作的德国,人们对一战的记忆已经很少了,因为二战对他们才是更强烈的记忆。因此,我做这部戏是希望让人们对一战这场残酷的战争有一个重新的记忆。当时西线的战事是很特别的,德国和比利时两边的士兵只隔着15米,他们平时一起唱歌、踢球,但当将军一下令就要去杀死对方,后来雷马克就写了《西线无战事》,这是本剧的一个框架。此外,恐怖主义和紧张的国际局势使当下的欧洲也面临着战争的危机,这也是一个因素。

“我想要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纪录片”

记者: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以传统观点来看,中国戏剧较注重表演,而欧洲戏剧的舞台表现力更强,您在戏剧创作中有什么样的侧重点?

帕西瓦尔:戏剧是非常特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观众在舞台上看见的都是真实的人(演员),为了让观众与演员之间建立起联系,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故事,导演的工作就是在故事上发挥。我喜欢在创作中用一些超前的、诗意的元素来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戏剧世界,有的人认为我的作品很前卫,也有人认为过时,这并不重要,因为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不需要完全模仿现实,有的艺术语言就是故意让观众感到困惑,从而使他们具有质疑和再一次思考的空间,就像凡·高的画并不以逼真出名,而是能够用艺术的手法让人对现实有更加强烈的感受。至于中国戏剧,我曾在欧洲看过京剧演出,被京剧语言的系统性、复杂性深深吸引了。

第一次到中国时我想要做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纪录片,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资金和方法,现在是一个生活和消费都很快速的时代,很多戏剧发生的土壤和根基都已经被人们淡忘了,所以关于传统的保存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将来有机会我希望可以系统地学习。

“现在很多导演的作品丧失了批判性,这是非常危险的”

记者:相比于严肃戏剧,喜剧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似乎更受欢迎,欧洲的情况如何?您又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帕西瓦尔:在欧洲戏剧也有着艺术和娱乐的区分,它们之间当然有着很大差别,娱乐性作品的功能是为了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人们在看完演出后很短的时间内可能就会忘记内容。当然,欧洲的戏剧传统更深,对那些艺术性作品,人们认为它们是代表社会进行批判的一种声音,是需要被保护的,不仅仅是在舞台上,也是在博物馆里,当然在欧洲人们也有资金上的困难。但是据我所观察,现在很多导演的作品已经丧失了这种批判性,因为他们需要在一个娱乐大众的体系中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

记者:小说《西线无战事》1929年正式出版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也引发了许多人对战争的反思,遗憾的是10年后二战还是发生了,您觉得艺术对现实的意义是什么?

帕西瓦尔:我从来都不认为艺术可以改变现实,但艺术可以改变个人,至少它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身边的人。艺术不能改变世界,但它通过不断的重复是可以影响到人的,一些宗教神话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还能为当代的人接受,艺术正有着与之相通的地方,我们通过不断地重复着探讨生死、战争、爱情,来提醒我们自己人类可以是多么残忍,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