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这样的,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听到各种并不理想的消息,著名的麻雀瓦舍关闭了,著名的疆进酒拆迁了,著名的小萍歇业了,著名的杂家撤店变身游击主办方了,著名的MAO也确定了停业的时间。
这些至少都是北京的消息,其他的地方我并不十分了解。
我是左野,我的本名是袁野,做音乐的时候我用前一个名字,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我用后一个名字,大家喜欢叫我哪个就叫哪个。
各种机缘巧合,疆进酒在闭店前两年,我开始帮忙打理这家北京最早的Livehouse。其实在数年前,Livehouse并不是一个流行的称谓,这些几乎绝对只演出原创音乐的场地,通常被叫做“音乐酒吧”。而疆进酒甚至还得过这样一个美称:“北京最文艺的音乐酒吧。”
记不清楚是哪一年了,我在疆进酒火爆或者快要火爆的时候无意踏入了这家钟鼓楼之间的“音乐酒吧”。我清楚地记得这家风格独特的“土坯”房子所带给我的那种暗自的愉悦感,以及隐匿其中的粗糙与大胆。杭盖最早在这里的演出我看过,布衣的演出一起来的朋友们都蹦上了桌子,小河用木吉他实验他的迷幻新方向,还有赵照、野孩子、大乔小乔、郝云、马条、李志、耳光、二手玫瑰、痛苦的信仰……
当然,我自己的乐队后来也得到了疆进酒演出的机会,那种感觉非常美好,演出到最后,在场的人大概都进入了一种小高潮。这个古老的房子似乎有种魔力,能让人酣醉。
这是一种传奇。但是,它却抵挡不住拆迁的步伐。
这里略过许多事情。2014年年中,也就是在我打理疆进酒两年之后,它最后还是被拆掉了,随着钟鼓楼广场一围的商铺民宅消失在崭新的仿古围墙中,如今这里剩下和音乐唯一相关的也许就只有夜半广场舞了。
我一直在做乐队。做乐队很难。很多年前,在我们技术比较有长进的时候,就有哥们建议说,你们赶紧找一个国外乐队做模板吧,拆解组合照着来。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但是我真的没有听。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乐队一直还没有作品出来。但是,马上就要出来了,而且,庆幸的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作品确实不太好找到一个对应的模板。
做Livehouse也很难,不管是受到拆迁的影响还是其他原因,在我经营疆进酒的两年里,我清楚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产品,Livehouse所面临的种种天生的缺陷以及因此而来的困境。
当然,这个文化产品,在曾经的“音乐酒吧”年代也有过独特的风光。只是那时有那时环境:场地租金不贵,门票相对便宜,原创音乐酒吧稀缺,酒水不贵,喝酒的人也多——因为北京还没有那么大,也没有几个人开车。
但是今天,Livehouse天然的缺陷却在城市扩张加速的面前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首先汽车普及其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酒水消费下降——开车不能喝酒,城市大了住得远了又往往不得不开车。而曾经的“音乐酒吧”的主要收入其实是酒水收入——门票分成场地方一般只占三成。
其次,Livehouse的内容运营成本又远高于只需要播放唱片或者雇请翻唱歌手的酒吧和夜店——Livehouse的每一场演出都不一样,从联系乐队、确定档期到线上线下的宣传以及演出时的现场工作等,几乎每一场都是一次单独的项目操作。
再者,“音乐酒吧”或者说“地下音乐俱乐部”的气质,往往又导致场地在时间上的利用率不足,几乎所有的消费都集中在演出的三四个小时里,一周加起来也不过20来个小时。
而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地下音乐被大众接受,Livehouse经营者还不得不面对昔日的成熟艺人离开“小舞台”,奔向他们更大的梦想。然而,后续力量的跟进却也要待以时日。
但是,我的内心里却总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生活是否就满足于播放唱片和雇请翻唱歌手的酒吧夜店,是不是所有人的闲暇时光就只能交给电影院和商场?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则是:我们是否能接受某一天我们的音乐播放器里只剩下流行歌、民族腔、美声、嗨曲和杜撰出来的情意?
安放
答案如果是不能的话,那么我们所热爱的音乐,它就需要一个安放之地。更进一步,它需要一些愿意去安放它的人。
认识李嘉岳是在一个关于音乐的论坛上。因为对音乐的执着,李在大学理工科毕业后又去迷笛音乐学校学习了两年音乐制作专业。他在音频设备公司工作过,自己创办过音频技术网站,做过巡演经理,也运营着自己的演出品牌,在我经营疆进酒的时候他找到我聊关于集成北京Livehouse演出信息的想法。
即使在疆进酒拆迁之前,关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事情也一直在我的脑中盘旋。但是究竟是走一个非实体的路线,还是延续落地的实体方向,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除了前面讲到的问题,大部分Livehouse还面临一个魔咒一样的困境,那就是中国大城市里越来越高的租金。
其实除了经营疆进酒,我还做过其他的实体项目。对于北京的租金在实体店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我是深有感受。在很多时候,我可能随便走进一家店铺,对其产品、客单价、客流量等粗略一估算,就大概能知道这家店还能坚持多久。
因此,拆迁之后疆进酒要找到一个新的场地,我们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包括:位置与交通、利用率、容积以及与之对应性价比最大化的租赁成本。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和李嘉岳谈了一次。当时刚过完春节,李从家乡洛阳回北京,我们在一家咖啡馆聊了一晚,李顺便送了我一套别致的洛阳旅行地图。
这次谈话的结果是,我们达成了一个基本意向,不管如何,Livehouse仍然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场地,以及一个团队。
接下来是一个略有些长的故事,我说得短一些。我们幸运地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即将开业的天桥艺术中心。这里插一句,感谢好友王女士的帮助,以及来自多方的信任。
天桥艺术中心位于二环内前门以南1.8公里处,在北京中轴线的西侧,对面是天坛公园,北边是德云社,南边是先农坛体育馆。这个新剧场体,是一个以音乐剧演出为主的大型剧场综合体。2015年11月开业后,其首演的《剧院魅影》即拿走了北京市当年音乐剧演出票房一半以上的份额。
这样的气场氛围,是很契合现场音乐演出的。而更让人欣喜的是,2016年底,地铁8号线天桥站将通车并无缝驳接至艺术中心内。届时,北京几乎所有的横向环向地铁线路都将与南北贯通的8号线直连,而观众下地铁后甚至不用走出地铁站就能直达我们的新场地。
同时,艺术中心提供给我们的新场地有6米层高,接近600平米的面积,且有检票和外摆区域,内部可以容纳500-1000名观众。对于目前北京的现场音乐演出市场,这样的条件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我们意识到,一场全面的Livehouse升级正在等待着我们。
开弓
在寻找场地的同时,我们也在搭建未来的团队。我和李嘉岳分别找到了一些有意向的合伙人,这其中有声学技术方面的能人,有互联网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有场地经营的好手。
整合团队的过程也是整合基本资金的过程。在合伙人的基本意向达成后,我们准备和艺术中心方面签约。
然而,好事多磨。
当我们做好了所有准备之后,却因为政策影响,场地方面需要改变其整个招商区域的经营方向,暂时无法和我们签约。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从2015年的夏天,我们一直等到2016年春天,这期间,大概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到了2016年的3月,我们终于签下了合约。
而此时,很多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之前谈好的合伙人,因为种种原因,有的比如长期不能在北京,有的是对经济的预期、以及对Livehouse回报率的不确定,而决定退出项目。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和李决定义无反顾。幸运的是,就在不久前,一位低调的神秘大咖,著名音乐节音响总监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我们形成了稳固的铁三角配置。想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请持续关注我们之后发布的消息。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是的,当所有人都在倾其所有购买价格飙升的房子的时候,两个并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人决定倾他们所有投入到一个看似极不靠谱的项目当中。重资产、难预测、“劳力密集”、没日没夜……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然而,还是回到之前那个问题:我们的城市生活难道只能停留在电影院、商场、嗨曲和广场舞之中?我们真的愿意眼睁睁看着Livehouse一个个消失?
我想不仅不该如此,我们更应该寻找到一个起点,从那里开始,向我们的年轻人,向那些愿意和自由、和诚挚、和创造打交道的人们打开一个独特的“乐”园。
而这个“乐”园,将会通向很多链接点。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心有灵犀
关于未来,要聊的可能真的很多,当然,也可能真的像那首著名的歌所唱的,“答案,在风中飘”。
虽然我们不能像算命先生一样告诉大家,未来一定是什么样子。但是,从我们的初衷,从我们的愿景出发,我们还是可以聊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想聊聊可能性。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音乐的可能性是巨大的。这种可能性,注定了它具有内在的突破冲动。这么说有点玄乎,简单点说,音乐注定了要冲破现在我们所能听到那些情绪,那些内容,或者说,那些格局。
那么,作为一个音乐的落地场所,作为一个“为音乐而奋斗”的团队,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去挖掘这种可能性,去推动这种可能性,为这种可能性的生长提供一些土壤,一些咨询,一些灌溉。从这种可能性出发,生长的力量便会自然发生,便会有枝藤蔓延,便终会有更广阔的内容反馈回我们的心灵中。
除了音乐的可能性,作为一个空间,其本身的可能性也是巨大的。
这就回到了比较根本的那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首先走一条落地的路线?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在一切都数字化的今天,落地反而是沉稳的,是更加弥足珍贵。我们相信一切的数字化,都是不能代替那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相反的,这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才是那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的源头。
这么说并不代表我们是反数字化的,也不代表我们认为真实空间可以代替虚拟空间。相反,我们认为真实空间可以是内容生产者,可以是内容输送者,我们可以为现在以及未来的虚拟空间,打造和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内容。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源头的意思。
因此,保持足够的开放性,会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运作方式,因为开放创造可能性。
那么,我们的新空间,必然不再仅是一个“音乐酒吧”的形态。它将会扮演一个“发生地”的角色,这个“发生地”里,不仅仅是音乐,关于音乐的、艺术的、创造的力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汇集。我们期待着这样的汇集产生奇妙的结果,我们更期待这些结果终会有一天反哺于我们更加日常的文化生活。
不过,回到现实一点的层面,我们现在再次起步,首要的事情当然是落实。
对于此,我们抱着这样一些简单的希望:首先,给大家打造一个可以“呆得住”的空间,无论你想在这个空间里做点什么,你都能感觉到一种欢迎,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甚至一些灵感;然后,我们想让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现场的丰满和震撼,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努力方向;最后,我们希望你能通过来到我们的空间,通过我们的活动和我们这个桥接,找到那些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这个城市里难得的心有灵犀。
最后,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得到大家的关注,也希望大家帮我们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更多“心有灵犀”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把生活变得更有趣。
另外,我们已开通专用微信咨询号“wesoundx”,欢迎和我们交流并获得我们最新的动态。